|
名称
|
原参数
|
拟修改
|
|
警用摩托车头盔
|
1、头盔式样: 头盔为骑行揭面全盔和半盔。由壳体、缓冲层、佩戴装置、面罩组成。
|
1、头盔式样: 头盔为骑行半盔。由壳体、缓冲层、佩戴装置、面罩组成。
|
|
防毒面具
|
★1.产品须符合《GB 2890-2009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》 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★1.产品须符合《GB 2890-2022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》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|
11.视野: 总视野不小于85%,双目视野不小于76%,下方视野不小于39 °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。
|
▲11.视野: 总视野不小于70%,双目视野不小于55%,下方视野不小于35 °
|
|
▲21.《GB/T2891-1995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性能试验方法》 中的有关规定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删除此项
|
|
防弹头盔
|
1、防护范围及级别要求:符合《GA293-2012警用防弹头盔及面罩》中3级非金属防弹头盔的有关要求,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发射的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在5m距离对头盔进行射击试验,常温状态下5发有效命中情况下头盔悬挂缓冲系统无零件脱落,头盔阻断弹头且最大弹痕高度小于或等于8.5mm悬挂缓冲系统无零件脱落,防护等级为3级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1、防护范围及级别要求:符合《GA293-2012警用防弹头盔及面罩》中3级非金属防弹头盔的有关要求,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发射的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在5m距离对头盔进行射击试验,常温状态下5发有效命中情况下头盔悬挂缓冲系统无零件脱落,头盔阻断弹头且最大弹痕高度小于或等于16mm悬挂缓冲系统无零件脱落,防护等级为3级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|
▲4、盔壳阻燃性能:盔壳的外表面续燃时间≤0s,无穿透现象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▲4.盔壳阻燃性能:盔壳的外表面续燃时间≤2s,无穿透现象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|
▲5、侧向刚性方面头盔最大变形量≤6.0mm 残余变形量≤1.1mm,盔壳无碎片脱落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▲5、侧向刚性方面头盔最大变形量≤20mm 残余变形量≤7.5mm,盔壳无碎片脱落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|
▲6、耐浸水性能:常温下浸水24h后,在有效命中情况下头盔阻断弹头且首发弹着点的盔壳顶部弹痕高度≤7.0mm悬挂缓冲系统无零件脱落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▲6耐浸水性能:常温下浸水24h后,在有效命中情况下头盔阻断弹头且首发弹着点的盔壳顶部弹痕高度≤16mm悬挂缓冲系统无零件脱落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|
▲7、高温性能:受检样品在高温( 55℃±2℃,恒温3h)状态下使用79式7.62mm手枪发射的51式7.62mm手枪弹(铅心)在距离5M对防弹头盔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前部的最大弹痕高度≤9.0mm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▲7、高温性能:受检样品在高温( 55℃±2℃,恒温3h)状态下使用79式7.62mm手枪发射的51式7.62mm手枪弹(铅心)在距离5M对防弹头盔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前部的最大弹痕高度≤16mm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|
8、低温测试:受检样品在低温(-25℃±2℃,恒温3h)状态下使用54式7.62mm手枪51式7.62mm手枪弹(铅心)对防弹头盔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右部的最大弹痕高度≤8.0mm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低温测试:受检样品在低温(-25℃±2℃,恒温3h)状态下使用54式7.62mm手枪51式7.62mm手枪弹(铅心)对防弹头盔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右部的最大弹痕高度≤16mm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|
防弹衣
|
▲1.材料结构: 软质,高性能聚乙烯材料,警用防弹衣防弹层结构依次为27层高性能聚乙烯材料 1层0.4mm(±0.05mm)芳纶机织布 2层PE UD布 1层0.8mm(±0.05mm)芳纶机织布 4层PE UD布 5mm(±0.05mm)EVA制成。
|
▲1.材料结构: 软质,高性能聚乙烯材料制成。
|
|
▲4.防弹性能:≥3级,常温状态下使用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和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距离5m(弹速511-520m/s)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的最大凹陷深度≤14.6mm。
|
▲4.防弹性能:≥3级,常温状态下使用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和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距离5m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的最大凹陷深度≤17mm。
|
|
耐浸水性能:常温状态下水下深度0.5m且浸水30min后,使用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和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距离5m(弹速511-519m/s)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的最大凹陷深度14.6mm。
|
12.耐浸水性能:常温状态下水下深度0.5m且浸水30min后,使用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和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距离5m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的最大凹陷深度≤17mm。
|
|
▲5.高温性能:受检样品在高温(55℃±2℃,4h)状态下使用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和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距离5m(弹速511-520m/s)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的最大凹陷深度12.9mm。
|
▲5.高温性能:受检样品在高温(55℃±2℃,4h)状态下使用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和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距离5m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的最大凹陷深度≤16mm。
|
|
▲6.低温测试:受检样品在低温(-20℃±2℃,4h)状态下使用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和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距离5m(弹速511-520m/s)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的最大凹陷深度15.2mm。
|
▲6.低温测试:受检样品在低温(-20℃±2℃,4h)状态下使用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和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距离5m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的最大凹陷深度≤17mm。
|
|
▲7.相对湿度:受检样品在70℃±2℃相对湿度,80%、240h,常温下放置24h使用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和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距离5m(弹速511-520m/s)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的最大凹陷深度15.3mm。
|
▲7.相对湿度:受检样品在70℃±2℃相对湿度,80%、240h,常温下放置24h使用1979年式7.62mm轻型冲锋枪和1951年式7.62mm手枪弹(铅芯)距离5m进行枪击试验,有效击中的最大凹陷深度≤17mm。
|
|
电子脚镣
|
▲16.电子脚扣撞击报警功能:电子脚扣锁扣收到强烈撞击应发出警报声,距离电子脚扣1cm处报警声级≥90.0dB(A)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▲16.电子脚扣撞击报警功能:电子脚扣锁扣收到强烈撞击应发出警报声,距离电子脚扣1cm处报警声级≥80.0dB(A)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|
▲17.电子脚扣采用机械锁,用配套的钥匙开锁,锁扣防拔净工作时间≥ 30min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▲17.电子脚扣采用机械锁,用配套的钥匙开锁,锁扣防拔净工作时间≥20min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|
臂盾
|
4、质量:≤2kg;
|
▲4、质量:≤2kg;
|
|
▲13、防霰弹性能:常温状态下,使用霰弹枪和12号猎枪弹(装填直径1.75mm的10#弹丸)对警用防暴臂盾正面进行防弹性能试验,枪口距离样品10m,射击1发, 防暴臂盾不应出现穿透现象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删除此项
|
|
升缩折叠钢叉(腰脚叉套装)
|
▲1.结构:含腰叉及腿叉,由叉头及叉杆组成。约束叉为折叠式,中间为合页式卡扣组合,材质为航空铝管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▲1.结构:含腰叉及腿叉,由叉头及叉杆组成。约束叉为折叠式,中间为合页式卡扣组合,材质为金属不锈钢或者航空铝管材质
|
|
▲3.腿叉尺寸:携行长度1005mm±10mm,工作长度2000mm±10mm,叉杆握持部位直径30mm±2mm,叉头闭合缝隙17.6mm±1mm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▲3.腿叉尺寸:携行长度1005mm±10mm,工作长度2000mm±10mm,叉杆握持部位直径30mm±2mm,叉头闭合缝隙17.6mm±1mm。
|
|
▲4.腰叉尺寸:携行长度1185mm±10mm,工作长度2305mm±10mm,叉杆握持部位直径30mm±2mm,叉头闭合缝隙51mm±2mm。(提供检测报告作为证明材料,详见技术要求说明第4点)
|
▲4.腰叉尺寸:携行长度1185mm±10mm,工作长度2305mm±10mm,叉杆握持部位直径30mm±2mm,叉头闭合缝隙51mm±2mm。
|